今日告别潘岳的《秋兴赋》,开始初临欧阳修文赋、赵孟頫墨迹《秋声赋》股票的平台有哪些,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?
《秋声赋》和《秋兴赋》,都是描述令人百感交集的秋季的景象与感受。在一年的四季中,只有春季和秋季,最能引发文人墨客的思绪和遐想。
春天是阳光的、明媚的、万物复苏且充满生机与活力,是一元复始的季节,自然引来无数人的赞美?那么秋天呢?秋风瑟瑟、残阳夕照等景象,又让人们愁肠满腹,直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飞快,可叹人生将进入下半场。
然而,欧阳修的《秋声赋》,我们将听出怎样的秋天的韵律呢?
《秋声赋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询的一篇有名的文赋,时年,欧公五十三岁,正是身居高位的时期。然而有感于宦海沉浮,政治改革艰难,因此心情苦闷,于是以“悲秋”为主题,书法人生的苦闷与感叹。
全文以“秋声”为引子,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,由此联想到容易被忧愁困惑所侵袭的人们,以至感叹“百忧感其心,万事劳其形”,也是作者对人生不易的真切体悟。文赋语言清丽,章法多变,融写景、抒情、叙事、议论于一体,显示出该文赋自由挥洒的独有的韵致。
欧阳修的《秋声赋》,是继《醉翁亭记》之后的又一篇力作,但心情判若两然,前者是有淡淡的忧愁,而后者则是明媚阳光的心态。
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,关于他的文采和轶事,还有一个“修亦知道你,你却不知修(羞)”的趣闻呢?可见,欧阳询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,这种开朗,又被《秋声赋》所掩盖。
再回头看看赵孟頫的行书墨迹。赵孟頫素来以抄写历代文赋而享誉后世,在他的众多的墨迹中,文赋占了相当大的份额。
赵孟頫的文赋手迹,可以说是借他人之声,书自己之情。因此临写赵孟頫的墨迹文赋,让书写者看到了一个文学家与书法家的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。
从赵孟頫书法《秋声赋》里,不只读出了宋人的心灵轨迹,也窥见到晋人的精神风貌。
首先是书风,有明显的二王书法之形态与风采。文赋中的不少字,出现于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中。由于赵孟頫是学过王书的,因此,该赋中的不少字形,是借鉴和仿效了王羲之的写法。
因此,如果是有着临写《兰亭序》经验的人,写起赵孟頫的行书,就显得更加熟悉,也更加顺手。
临写赵孟頫的行书文赋系列,分明感受到那是对王体书法的继承和发展,也是对《兰亭序》学习后的最好巩固。
欧阳询在《秋声赋》中感叹道:“嗟乎!草木无情,有时飘零。人为动物,惟物之灵;百感忧其心,万事劳其形。”
对人生的感悟,寓情于景,这在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中 就隐约流露出,王羲之在《兰亭序》的开篇中,因流觞曲水的景致带来的内心的喜悦,到后来的对人生之生命的思考,由感性上升到理性,到最后结尾“有感于斯文”,借今怀古,使《兰亭序》赋予了理智的思考。
特别是人至中年后,以上的关于人生的理性思考,就更加明显了!
王羲之把自己的身临感受,赋予他的书法之中,因此也创造出神一般的书法。王羲之的点画及其结体,充满这辩证与哲思想。王体书法又在赵孟頫生花妙笔的作用下,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广大,终于形成了赵体书法,用这种书体书写文赋,又使文赋多了几分翰墨书香。
临写文赋,最好是先熟悉文赋内容,明确其情感,再通过空手画字股票的平台有哪些,来熟悉点画映带及其神韵,最后对帖意临,这便是我的临帖之谈。